存在论(实际性的解释学) - [德国]马丁·海德格尔
![存在论(实际性的解释学) - [德国]马丁·海德格尔](https://admin.booknestle.com/app/admin/upload/img/20250516/3887f845af00559591cc18d1a5bd7f03.jpg)
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,《存在论(实际性的解释学)》具有重要的地位,它是海德格尔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,属于其弗莱堡早期的思想,后收入作者德文版《海德格尔全集》第63卷,1988年出版,1999年出了英文单行本。海德格尔讲授这门课时,时年34岁。这个讲座可视为海德格尔弗莱堡早期思想的总结,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。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:第一个部分是将解释学理解为实际性,强调此在自己解释自己;第二个部分是将现象学的道路转向解释学,初步提出了此在就是在世界中的存在的观点,为其后来的马堡时期的思想,尤其是《存在与时间》奠定了基础。
导言
第一节标题“存在论”
实际性的解释学
序言
第一部分解释当下此在的道路
第一章解释学
第二节传统的解释学概念
第三节作为实际性自身解释的解释学
第二章实际性的观念和“人”的概念
第四节圣经传统中的“人”的概念
第五节人的神学的概念和“理性动物”的概念
第六节作为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,“今日”
第三章今日之今日的被解释状态
第七节历史意识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
第八节今日哲学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
第九节增补:“辩证法”与现象学
第十节解释过程的概观
第四章关于当下解释与其对象的关联性的分析
第十一节历史意识中此在的解释
第十二节哲学中此在的解释
第十三节解释学进一步的任务
第二部分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
第一章先行考察:现象与现象学
第十四节关于“现象学”的历史
第十五节根据其可能性而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现象学
第二章“此在是在一个世界中的存在”
第十六节一种先有的形式显示
第十七节误解
第三章先有的形成
第十八节对日常状态的考察
第十九节对日常世界的一种错误描述
第二十节根据逗留的与世打交道来描述日常世界
第四章作为世界的相遇特征的意蕴状态
第二十一节意蕴状态的分析(第一稿,没有在课堂上讲授)
第二十二节意蕴状态的分析(第二稿)
第二十三节展开状态
第二十四节熟悉状态
第二十五节不可预料的和比较的东西
第二十六节世界的遭遇特征
……
附录插入和增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