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书学习下载站

© 2025 www.booknestle.com

救劫 - 陈进国

救劫 - 陈进国
基本信息

书名救劫

作者陈进国

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
出版日期2017-6

页数438

豆瓣评分 7.3

ISBN:9787520108867

内容简介

近现代中国及周边地区,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教派宗教(道门、教门)运动,并被刻印上“封建”“秘密”“迷信”等神话化的记忆。具有典型“家族相似性”的教派宗教之持续存在的动力结构究竟是什么?什么是教派宗教在历史中不断生成的文明基因?教派宗教为什么有持续的合法性危机和传播的限度?作为一种本土的济度(救劫)宗教运动,“道(教)门”基本上未脱离一个共通的创世神话类型及其“应世救劫”母题所引动的“漩涡效应”,一直主动谋求“近代化”的信仰转型,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连续性文明特色的新宗教谱系。济度何在,谁之宗教?以济度宗教为方法,是重建一个关于“中国宗教谱系”的历史论述的渠道。而作为态度的济度宗教,同样是构建“批评的宗教学”的媒介。重思济度宗教,也是重思历史中国,重思中国文明。

目录

导 论 济度宗教与现当代中国的道(教)门运动

一 田野的召唤:为了忘却的记忆

二 家族相似性:何以“重思”道门或教门

三 类型分析:济度宗教与本土(复兴)运动

四 应世救劫:济度宗教的精神气质

五 盗机化育:济度宗教的创生活力与修行动力

六 济度宗教的内卷化与去过密化

七 本书的分析框架与主体内容

·

第一章 济度宗教与地域崇拜:以客家罗祖教为例

一 弁言:济度宗教与地域崇拜的镶嵌性

二 客家地域社会与地域崇拜传统

三 客家地域社会的济度宗教传播史略

四 刻经与灵媒:客家地区罗祖教复兴的动力

五 结语:济度宗教的记忆唤醒和文化再生

·

第二章 济度宗教与神启权威:以闽东儒教道坛为例

一 弁言:地方儒教形态的弥散性与聚合性

二 地方儒教的传统与济度宗教团体的记忆

三 道(仙)师的治病救劫:儒教道坛之勃兴

四 箭垛式权威:韩雪仙姑的神启故事

五 儒教道坛的道化方式与地方的文治化

六 正统化困境:儒教道坛与知识精英的互动

七 结语:神启权威与济度宗教的生成

·

第三章 济度宗教与神道设教:以香港金兰观为例

一 弁言:神道设教与新道教(道堂)运动

二 代天宣化:香港金兰观发展简史

三 香港金兰观的“综摄主义”特质

四 香港金兰观的“济世主义”情结

五 香港金兰观的“神启”修行实践

六 结语:神道设教与济度宗教的张力

·

第四章 济度宗教与位育教育:以台湾一贯道为例

一 弁言:位育教育与一贯道的“道化”

二 一贯道的发展脉络与信仰特质

三 一贯道的进修班学制与人格位育之道

四 一贯道与巴哈伊教的位育教育之比较

五 结语:位育教育与济度宗教的成长

·

第五章 济度宗教与区域网络:以南洋空道教为例

一 弁言:空道教与信仰的区域网络建构

二 空道教的区域网络扩张与戒烟治病运动

三 香港的空道教与南洋的信仰区域网络

四 空道教的转型之殇与内卷化困境

五 空道教的合法性危机与跨境性诉求

六 结语:区域网络的修复与济度宗教的去过密化

·

余 论 意义何在:济度宗教作为方法

一 话语构建:如何走出济度宗教的神话化解释

二 救劫漩涡:济度宗教运动的生成何以可能

三 迁流模式:济度宗教之“外延中国的天下”

·

附录 道教人类学的路径反思

——评志贺市子《香港道教与扶乩信仰:历史与认同》

主要参考文献

鸣谢

下载

1.本资源仅供个人学习、研究与交流之用,请于下载后 24 小时内自行删除;

2.如您在阅读概要后喜爱本书,且条件允许,恳请支持正版。

平台格式密码资源
城通网盘ZIP2025下载
2017-6 科幻小说
猜你喜欢

本站PDF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,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。

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,请邮件反馈删除相关信息。